第789章 支援岳飞那些年(113)(1 / 3)

北伐的胜利消息当然第一时间通过电台传了回来,哪怕是往常非常淡定的刘禅,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忍不住再三确认,这才让人通报朝廷中的诸位臣公,赵鼎等人匆匆入宫,确认此事后就开始张罗善后事宜。

胜利的消息也迅速随着邸报传入民间,大捷的消息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整座临安城,“岳元帅攻破上京!金主完颜亶出降!”让百姓们喜出望外,最早只是欢呼声,但很快就与嚎哭声混成一片。

靖康之耻,今日得雪!

宋人积压了十余年的屈辱,终于得以宣泄!

当然朝廷中要讨论的还有其他问题,比如是不是要移都开封,比如要不要赶快移民实边以防胡虏卷土重来,比如多年征战民力疲敝,是否当与民休息。

再比如如何封赏此次的将士们。

以及私下里有人议论的,岳飞、韩世忠等人立下此等功劳,会不会跋扈起来,要不要早做准备。

当然最后一种讨论被第一时间扑灭,官家这种“大军交于人手”的做法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官家本人却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而岳元帅等人也用实际行动回报了官家的信任,这种君臣相得的情况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所以就有人开始编排圣君的民谣了。

刘禅倒是不在乎这些,他在朝堂上宣布,金国虽灭,天下未定,当先办三件事:其一,为徽宗、钦宗二圣补办葬礼,为天下因靖康之变及其后遭难的军民举办慰灵仪式,也让天下人知大宋不忘旧耻;其二,命户部开仓放粮,赈济中原、燕云之地的流民,再从江南调运种子、农具,由司农寺指导百姓来年春耕;其三,命岳飞率部驻守燕云,韩世忠率部镇守大同,吴璘率部镇守瓜州,与蒙古、西辽重申盟约,同时整修边墙,操练兵马,绝不让外敌再犯大宋疆土。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暗自惊叹,毕竟官家虽然圣明,不过平日也多有懒散之举,凡事总要赵相公等人拿个章程,但此次居然提前定好,只要百官执行,连农桑、边防之事都考虑得如此周全,果真是圣君再世。

却没人知道,刘禅刚刚接到网友们给传的字条,这字条还是朱小靓去三国时间线的时候找诸葛丞相开后门出的主意——毕竟网友们治国的本领还不如刘禅。

等散朝之后,刘禅便在御书房里对着地图沉思——金国虽灭,可北方的土地需要治理,流民需要安置,军队的装备需要更新,朝堂的吏治也需整顿。他这个“假赵构”,定能让大宋真正强盛起来,如同昔日相父和郎君们帮助他三兴大汉一样。

......

岳飞就这么看着又一批士兵出发——尽管金国覆灭,仍有余党作乱,时不时还需要去剿灭,另外官家有言,金军消亡之后,蒙古定然为祸,所以还不可掉以轻心,有何需求既可以跟朝廷说,也可以找网友们帮忙。

然后他想起此前的传言——有人说河间府身亡的那名身穿黄袍的身份不明的人便是孝慈渊圣皇帝赵桓,还说要追究当时负责攻打河间府的将士的责任,原本岳飞打算挺身而出把这个责任担起来,但没等他表态,朝廷那边就有了新消息:

官家把提出这个猜测的王次翁训斥了一顿,又说这定然是金军此前为了扰乱北伐军的军心炮制的假消息,那个穿黄袍的人定然是金军找来的冒品货,加上又被炸的血肉模糊无法辨认,这才有人传播谣言。

证据就是五国城诸多宗室全都死去,只有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到了五国城后又生下的赵檀、赵铁使、赵顽使等人还活着,但是也惴惴不安,宛若惊弓之鸟,问什么都不知道。

官家这种强硬的姿态一摆出,就没人敢说话了,自然也没人来追查当时攻城的岳家军将士的责任,张宪、牛皋等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感慨官家自从除掉秦桧后越发圣明,看来此前果然是被奸臣蒙蔽才会把元帅下狱。